|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地和人力物力资源财富掠夺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对内剥削压迫,对外投降卖国。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签署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蒋介石暗中给张学良下令撤兵关内导致东北沦陷(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淞沪停战协定直接导致了南京大屠杀,淞沪地区沦陷,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何梅协定是何应钦代表蒋介石与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最终导致大半个中国沦陷被日本侵略军强占。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日本侵略军没有被阻挡,直接淹死了几百万河南人民。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大量死亡,在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然而,蒋宋孔陈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四大家族,从来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不仅没有赈济举措,赋税还照征不减。当时的中原人民被水旱蝗汤肆虐惨不忍睹。汤恩伯掠夺中原人民的100万袋粮食被日本侵略军抢走了。此图为当时美国记者白修德现场拍摄
后来国民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被觉醒的在毛主席正确的革命路线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打倒了,逃到了台湾。
=============================================================================================
中国在1976.10.6被投机分子叶剑英、汪东兴( 谋后主使邓小平)利用傻瓜野心家华国锋搞反革命军事政变,抓捕了无产阶级四个革命家王张江姚,篡党夺权,共产党亡党变色成了资产阶级假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亡国变成中华资本家共和国,邓小平为首的投机分子们颠覆社会主义公有制,倒退复辟资本主义私有制。邓江胡习官僚资产阶级十大家族对内剥削压迫,对外投降卖国,中国成了国内外资产阶级双重剥削压迫的经济殖民地,世界血汗加工厂、垃圾收受国,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被掏空送光的国家,严重污染的国家。
邓小平上台之后就解散人民公社,造成了三农问题,欺骗农民说你们不用种地,粮食就能从天上掉下来。并且滥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逼迫男农民去当雇佣劳动者,女农民去当娼妓。同时开始大量进口粮食。2014年进口粮食大概1亿吨左右。40、50%左右的人民没有粮食吃。
邓江胡习官僚资产阶级十大家族侵吞霸占原来属于全国人民共有的生产资料之初,就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资源兑换成美元转移到美国,并且在美国等国安排好了海外贼窝,准备在剥削压迫导致的大革命爆发之后就逃亡海外。
至此邓江胡习官僚资产阶级十大家族剥削压迫导致的血腥大灾难爆发之际,剥削压迫导致的大革命爆发之际。中国人民应该积极响应中革中央的号召,站起来打倒十大家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消解十大家族为了灭亡中国人民的缺粮危机和血腥大灾难。
如果不起来革命造反,必定卷入到血腥大灾难和缺粮危机中,必定会重现旧社会自相残杀的人吃人的人间“地狱”中。
醒醒吧,中国人民。
起来吧,中国人民。
不革命则死,革命则生。
打倒假共邓江胡习官僚资产阶级十大家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所有的反革命分子家族血债血偿清算加惩罚。中国人民肯定战胜一切反动派,必定战胜一切困难。
|
-
1.jpg
(38.53 KB, 下载次数: 0)
-
2.jpg
(48.84 KB, 下载次数: 0)
-
3.jpg
(79.11 KB, 下载次数: 0)
-
4.jpg
(46.64 KB, 下载次数: 0)
-
5.jpg
(64.8 KB, 下载次数: 0)
-
6.jpg
(41.05 KB, 下载次数: 0)
-
7.jpg
(41.52 KB, 下载次数: 0)
-
8.jpg
(60.5 KB, 下载次数: 0)
-
9.jpg
(36.52 KB, 下载次数: 0)
-
10.jpg
(39.68 KB, 下载次数: 0)
-
11.jpg
(48.55 KB, 下载次数: 0)
-
12.jpg
(43.48 KB, 下载次数: 0)
-
13.jpg
(40.39 KB, 下载次数: 0)
-
14.jpg
(38.65 KB, 下载次数: 0)
-
15.jpg
(44.56 KB, 下载次数: 0)
-
16.jpg
(44.07 KB, 下载次数: 0)
-
17.jpg
(33.97 KB, 下载次数: 0)
-
18.jpg
(31.11 KB, 下载次数: 0)
-
19.jpg
(34.28 KB, 下载次数: 0)
-
20.jpg
(36.77 KB, 下载次数: 0)
-
21.jpg
(67.85 KB, 下载次数: 0)
-
22.jpg
(47.74 KB, 下载次数: 0)
-
23.jpg
(45.18 KB, 下载次数: 0)
-
24.jpg
(54.13 KB, 下载次数: 0)
-
25.jpg
(54.51 KB, 下载次数: 0)
-
26.jpg
(44.82 KB, 下载次数: 0)
-
27.jpg
(40.62 KB, 下载次数: 0)
-
28.jpg
(42.55 KB, 下载次数: 0)
-
29.jpg
(44.4 KB, 下载次数: 0)
-
30.jpg
(39.57 KB, 下载次数: 0)
-
31.jpg
(47.17 KB, 下载次数: 0)
-
32.jpg
(45.92 KB, 下载次数: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