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革中央
标题:
批反动《神童诗》 立革命前途观
[打印本页]
作者:
春雷东辉
时间:
2014-9-26 12:44
标题:
批反动《神童诗》 立革命前途观
吴祥雄 张盘根 布怀竹等
革命就是前途
班长(侗族) 吴祥雄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神童诗》开卷的第二首。意思是说,读书最有前途,可以立身扬名当大官,荣华富贵一辈子。它鼓吹的这一套,与我们劳动人民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
在旧社会,国民党反动派那些“朱紫贵”,根本不把侗族人当人看。他们骂侗族人是贱人,骂娃娃是“侗崽子”,把侗族人从平原赶进了古老的山林,吃的是蕨草根,住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蓑衣,一年四季光着脚丫子。当时,流传着这样的山歌:“老山界啊高又高,没有咱穷人一棵草”,“竹筒当碗盛野菜,眼泪汪汪把儿卖”。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贱人”和“侗崽子”,吃不上,穿不上,哪里有钱上学堂?我们全连有三十二名侗族战士,解放前,这三十二家没有一个人上过学。穷人不是不愿掌握文化知识,而是反动统治阶级垄断了文化知识,剥夺了侗族人掌握文化知识的权利。山寨有座学校是解放前反动寨主勾结官府,打着“兴启蒙”的旗号建起来的。建校的苦力活由穷人干,办学的经费也出在穷人头上。寨主不但不掏一分一文,反而从中捞了一大批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学校建成了,可是寨主规定:上学要交十块大洋。穷得叮当响的劳动人民谁掏得起?我父亲见到别人的孩子去上学,也吵着要上学。爷爷给一个人家好说歹说,借了几吊钱。几吊钱哪里够缴齐学费?父亲进了校门一天半,就被赶了出来。为了还债,伯父还被迫给人家干了半年活。旧社会,象我父亲这样被关在校门外的侗族孩子何止千万!这真可以说是“满堂读书声,都是富家人”!
《神童诗》娓娓动听地劝说人们通过读书去“立身”。可是,旧社会在学堂和王宫里出出进进的是谁?满朝的达官贵人又是谁?一句话,谁能以“文章”“立身”?不是汉族的穷苦人,也不是侗族的贫苦人,而是地主阶级和寨主贵族。侗族人民的苦难历史无情地揭露了《神童诗》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且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只要吃人的旧制度一天不推翻,穷人就休想立起身来;民族一天不解放,侗族人就休想有出头之日。如今,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侗族人民也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侗家少年儿童走进了自己的学校。侗人高兴地唱道:“红太阳光辉照侗乡,侗家山寨换新装。铁牛耕田云中走,银河流水上山岗。山前山后机器响,自力更生办工厂。毛主席恩情唱不完,社会主义道路多宽广。”
富贵荣华如粪土
三机班长 布怀竹
荣华富贵,这是剥削阶级经常向人们炫耀的东西。在反动的《神童诗》里,这些诗句处处可见,一会是“一举登科日”、“锦衣归故里”,一会是“桃花映酒红”、“日日醉春风”,一会又是“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反映出剥削阶级追名逐利、醉死梦生、腐朽没落的人生观和前途观。
上述种种腐朽论调我们并不陌生。你看,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日本法西斯分子鸠山,不正是这种论调的狂热鼓吹者吗?什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什么“给他个副科长,保你们富贵荣华”,应有尽有。革命前辈是怎样回答的呢?李玉和冷笑了一声,轻蔑地说:“是啊,听听歌曲,喝点美酒,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李奶奶满腔革命正气地痛斥说:“我看那富贵荣华如粪土,穷苦人淡饭粗茶分外香。”贼鸠山软硬兼施,他母子二人宁死不屈。李玉和、李奶奶之所以把富贵荣华看得分文不值,是因为:那是用最肮脏、最卑鄙的剥削和掠夺取得的,是建立在绝大多数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剥削阶级那种快活的天堂,对劳动人民却是暗无天日的地狱。就拿鸠山一伙来说吧。他们一面是灯红酒绿,一面大搞“三光政策”,把中国半壁山河变成了无村不带孝、遍地起狼烟的杀人放火场。这种富贵荣华岂不是世界上最肮脏、最可恨的货色?
“富贵荣华如粪土”的激昂语言,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宏伟气魄和光明磊落的内心世界。无产阶级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它不仅不要极少数人享受的“富贵荣华”,而且要捣毁整个旧世界,砸烂剥削阶级的“乐园”,把这种富贵荣华连同剥削阶级一起送入坟墓。无产阶级决不是禁欲主义者。我们要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前途。但是,我们不要剥削阶级那种不劳而获的肮脏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世界,创造未来。
《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李奶奶等革命先辈,给我们树立了如何看待理想、前途和幸福的光辉榜样。我们要踏着先烈的足迹,沿着革命的征途,勇往直前!
为革命刻苦读书
饲养员 韩富文
我是一九七三年入伍的。入伍前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现在,我不但能看书、看报、写字、写信,而且能够跟同志们一起批判资产阶级,批判林彪、孔老二。这些收获是靠什么得来的呢?靠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也靠自己刻苦地学习。反动的《神童诗》也宣扬什么刻苦读书,什么“独坐对寒檠”啊,“萤窗万卷书”啊,等等。他们宣扬的好象也是刻苦读书,但内容不同、方法不同,尤其是读书的目的同我们根本不是一回事。
封建剥削阶级刻苦读书是要“为宰相”,“附飞龙”,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因此,他们死读孔孟的经书,培养出来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孔孟式的“巧伪人”。他们读的书,是统治劳动人民的书,而我们读书是为革命。我们读的书是马列和毛主席的书,是要打倒反动统治阶级的书。学的是革命需要的知识。我们读书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来的是文武双全的战士。这里,读书的目的是否正确是特别重要的。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批判资产阶级,改造世界观,学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事,这是我们刻苦读书的目的。刘少奇、林彪要搞资本主义,让我们重过旧社会那种苦日子,谁不气愤呢?所以我们要开展革命大批判,批林批孔,批判资产阶级,在斗争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保卫无产阶级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事。明确了这个目的,我就下决心学文化、学理论。连队办政治夜校我积极参加,还抓紧点滴时间学,星期天休息时间,也成了我的学习时间。我还把马列和毛主席的书带到田间、地头、训练场、汽车站、猪场、伙房,有一点时间就读上几段。我还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批判的难点当做学习的重点。这样学习就很见效。通过刻苦学习,我对林彪效法孔老二搞“克己复礼”的反革命本质看得更清楚了,理论水平和路线觉悟都有了提高。到目前为止,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三卷,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马列著作的重点章节,写了一百五十篇心得笔记,三十多篇批判文章。学习还提高了我完成其它工作任务的能力。过去搞射击是只会扣扳机,不会讲道理,现在能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不但能做,还能讲出几条道理来。
为革命而学,还是为个人名利而学,这是无产阶级同剥削阶级在读书问题上的根本界限。我们要坚决批判《神童诗》所宣扬的名利思想,发扬为革命刻苦读书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革命战士。
只要革命需要 干哪行都行
炊事班战士 张盘根
炊事班,摆战场,评前途,论理想;批判《神童诗》,心红炉火旺。
一看我的诗,就知道炊事员要来批判《神童诗》了。《神童诗》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把劳动人民从事的各行各业污蔑成是“下品”,一钱不值。他们不但在政治上压迫我们,经济上剥削我们,还要在精神上歧视我们,真是反动到家了!
其实,宣扬这一套的,并不止一本《神童诗》,整个剥削阶级都是这种反动思想的吹鼓手。当年,那个反动小丑孔老二,不就大骂要学种庄稼、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吗?他还胡说什么“耕田种地,就要饿肚皮”,明目张胆地反对从事农业生产。林彪更是如此,他宣扬“读书至上”,恶毒咒骂劳动人民只懂得“油盐酱醋柴”,是“群氓”。照他们的反动论调,那我们这些整天跟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人,不都成了无知的“群氓”了吗?可见,孔老二、林彪和《神童诗》的炮制者,都是一根线上的大肚子蝈蝈——唱的是一样的曲,他们都是劳动人民的死敌。
究竟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贱的呢?我们认为,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吃懒做、追名求利、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分子,是最卑贱、最肮脏、最可耻的。从孔老二到《神童诗》的编纂者汪洙,一直到林彪,都是懒虫、禄虫、寄生虫、害人虫。劳动人民最伟大,为革命劳动,为革命斗争最高尚。人类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然后才能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如果没有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人类社会就一天也不能存在。
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革命工作,件件都要人来干。革命事业就象一部机器,每一样工作就象是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作用却很大,少了一颗螺丝钉,整部机器可能要出故障。拿我们炊事工作来说吧。全连一百几十口人,不吃饭是不行的;我们把伙食搞好了,才能保证大家身体健康,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由于我们认识到炊事工作的意义,所以干起来特别带劲,千方百计要干好这一行。连队的同志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让大家吃好,我们根据大家的口味不断地调剂伙食。同志们每天进行训练、生产,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我们就夏天多做稀的,冬天保证吃热的。为了给国家多节约些煤,我们改装了新灶。为了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我们又认真练习战地野炊。总之,我们就是要跟剥削阶级唱反调。他们说:“万般皆下品”;我们说:“样样工作为人民”。在我们看来,只有没出息的理想,没有没出息的工作。我们下定决心:革命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革命需要干炊事工作,我们就干炊事工作。以诗为证:
炊事员,有志向,愿为革命下厨房,越干越爱这一行。啥前途?啥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一颗红心永向党。
欢迎光临 中革中央 (http://www.zgzy040.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