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革中央

标题: 大刮五风的真相(转载自天涯论坛) [打印本页]

作者: 东东    时间: 2013-10-29 13:49
标题: 大刮五风的真相(转载自天涯论坛)
在大于网友的《关于“郭兴邦让刘少奇背黑锅”问题的说明》(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 ... 105988728&boardId=2)一帖后面,“58.241.188”、“AC2006”网友等跟了这样一些帖子:

    ·大刮五风的大跃进是发动者个人强加给全党、全国的,遭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大多数中央其他领导人的强烈反对。 ( 58.241.188 10-12-18 21:25:15 ) 0字
    ·只有毛一人要搞冒进,中央大多数领导人都反对,后来毛用政治高压强迫别人服从。 ( 58.241.188 10-12-18 21:57:29 )
    ·五风是毛搞的,不是刘搞的,根本不存在毛纠正刘五风的问题。 ( 58.241.188 10-12-18 21:59:31 )
  
    针对“58.241.188”、“AC2006”等的这种说法,“122.95.163”、“第十阶层”等网友列举了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当时的一些言论进行了反驳,还有的网友进一步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他们是如何反对的,拿出来看看?毛泽东强力纠正刘少奇大刮的五风是有很多事实根据的,有多次会议讲话为证。 ( 老泥头 10-12-18 21:37:33 )
    ·五风的总源头就是刘少奇,坚决反对五风的是毛泽东,不信就把当年两个人的文章拿出来摆一摆。 ( 61.167.119 10-12-18 21:38:18 )
    ·请你举证他们当时强烈反对的语录或是实际事情。 ( 打狗听叫声 10-12-19 12:01:48 )
  
    这就是说,既然“58.241.188”、“AC2006”等认为,大跃进中大刮五风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责任,而刘少奇同志等中央其他领导人都是强烈反对的,那么,就需要将两方面的有关讲话、文章“拿出来摆一摆”,特别是要将刘少奇等同志“是如何反对的,拿出来看看”。
  
    应该说,这样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但是,“58.241.188”、“AC2006”等并没有这样做,而只是空空洞洞地说什么“当时经济工作的巨大失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们每人有各人的责任”(AC2006),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为了弥补“58.241.188”、“AC2006”这个举证乏力的缺陷,使他们的说法能够有根有据,俺花了一点时间,查找了一下刘少奇等同志1957年至1961年五年间的讲话、文章,相应的,也查找了一下毛泽东同志同一时期的讲话、文章。
  
    众所周知,根据中央规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必须以中央审定的正式出版物为准,其中,主要就是各位领导人的选集、文集、文选。所以,俺选择了最具权威性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刘少奇选集》、《邓小平文选》和《毛泽东文集》,还有《朱德选集》等来查找。
  
  【一】先看《刘少奇选集》
  
    《刘少奇选集》(下卷)中选入的1957年至1961年五年间的文章,有七篇,即:
    
    23、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24、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25、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劳动 (一九五七年五月五日)   
    26、地质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七日)  
    27、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一九五八年五月三十日)  
  
    28、同炭子冲农民的谈话 (一九六一年五月七日)   
    29、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办法(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30、在呼伦贝尔盟林业干部会上的讲话(一九六一年八月六日)   
  
    其中,在“大跃进”期间,没有一篇涉及到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文章,而且从一九五八年五月三十日至一九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现了整整三年的文献空白。  
  
    刘少奇同志当时身为主持工作的党的副主席,尤其是1959年4月当选为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后,三年时间没有一份文献收入《刘少奇选集》。  
  
    此后,虽然有两篇涉及到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讲话、文章,即一九六一年五月七日的《同炭子冲农民的谈话》和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的《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办法》,那也都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一九六〇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之后,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末尾了。
  
  【二】再看《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选入的1957年至1961年五年间的文章,共八篇,即: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  
  
    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五日)  
  
    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其中,在“大跃进”期间,没有一篇涉及到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文章,而且从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至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现了一年又十一个月多的文献空白,从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五日至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又出现了一年另七个月的空白。前后相加,文献空白期五年间达三年六个月。  
  
    直到一九六二年二月六日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之前,五年多的时间,《邓小平文选》没有收入一篇关于经济工作的讲话、文章。
  
  【三】一个问题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网友要问:如果刘少奇等同志确实像“58.241.188”、“AC2006”所说的,是“强烈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那么,为什么四、五年期间竟会没有一篇这样那样、或多或少地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哪怕是一个小小错误的讲话、文章呢?这恐怕有三种可能:  
  
    第一、他们本来有大量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讲话、文章,只是出于某种考虑,不宜收入;第二、他们本来就没有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讲话、文章,自然也就无从收录;第三、他们本来就有大量鼓吹“五风”的讲话、文章,只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形象,不能收录。
  
    当然,“58.241.188”、“AC2006”也许会说,这是由于“毛用政治高压强迫别人服从”,所以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当时才没有说话,或者不能说话,无法发表反对“大刮五风的大跃进”的讲话、文章。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不妨来看一看当年朱德同志是怎样直言不讳地批评大跃进期间出现的问题,甚至直接向毛泽东同志反映的。
  
  【四】看一下《朱德选集》等
  
    在《朱德选集》中,从1957年至1961年五年间的文章,共有六篇,即:  
  
    光荣伟大的三十年(一九五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必须重视和加强山区建设(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发展手工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勤俭持家(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对农村办公共食堂问题的意见(一九五九年二月——一九六一年五月)
    辛亥革命回忆(一九六一年十月十日)  
  
    其中,《对农村办公共食堂问题的意见》就明确指出:
    “农村办公共食堂,都吃一样的饭菜,象军队一样,这有点生硬。军队都是年轻人,又是作战部队,可以这样办。社员的生活如果这样长期搞下去,就成问题了。这是一个关系到几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 (一九五九年二月十七日同中共广东江门地委负责同志的谈话)
    “吃大锅饭,我一向就担心。这么多人的家是不好当的。如果去年不刮那么一股风,不知能出口多少东西!”(一九五九年七月九日同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的谈话)
    “食堂若不退回去,就要改造,以自愿为原则。把粮食分到户和节约粮食结合起来。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去年试验了一下,他们知道在家吃饭比在公共食堂吃好,可以把粮食节约下来,把猪、鸡、鸭喂起来。这样,看起来是保留了私有制,但实际上对公有制是个补充。”(一九五九年七月十一日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的谈话)
    “去年农业是好收成,粮食为什么还紧?主要是吃大锅饭吃掉了。好的,吃了;坏的,烂了。农民对私有制习惯了,分散消费可能节省一些。”(一九五九年七月二十三日在庐山会议的小组会上的发言)
    “群众说食堂有五不好:1.社员吃不够标准;2.浪费劳动力;3.浪费时间;4.下雨天吃饭不方便;5.一年到头吃糊涂面。干部反映食堂有十一“砸”(整苦了的意思):1.把眼熬砸了;2.把会开砸了;3.把批评挨砸了;4.把脸伤砸了;5.把上级哄砸了;6.把群众整砸了;7.把劳动力费砸了;8.把树砍砸了;9.把牲口草烧砸了;10.把锅打砸了;11.炊管人员把鬼日砸了。”(一九六一年五月九日给毛泽东同志的信)
  
    另外,《陈云选集》中也有1957年至1961年五年间类似的批评大跃进期间存在的错误、缺点的讲话、文章。
  
    这就说明,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什么毛泽东同志“用政治高压强迫别人服从”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在领导人的选集、文选中收录反对“五风”的讲话、文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只要是有,即照收不误。
  
    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刘少奇等同志本来就有许多鼓吹“五风”的讲话、文章,只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形象,没有收录进他们的选集、文选呢?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因为:  
  
    其一、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当时是主持一线工作的领导人,可他们的选集、文选中选编的这期间的讲话、文章,却少得出奇,同其他时期、同其他领导人的选集根本不成比例;其二、他们在这期间的许多鼓吹“五风”的讲话、文章,当时都公开发表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上,早已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比如刘少奇同志1958年6月14日同全国妇联党组的谈话,1958年6月30日同《北京日报》社编辑的谈话,1958年7月5日在石景山发电厂的讲话,以及在视察河北省徐水县、山东省寿张县时的谈话等等,但都没有收入他的选集。
  
  【五】最后,来看《毛泽东文集》
  
    从1957年至1961年,五年间,不包括有关批示,《毛泽东文集》中收录的有关论述经济建设和大跃进、反对大刮“五风”的讲话、文章,就多达二十七篇。其中,著名的有:
  
    一九五八年三月的《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的《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的《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五九年二月的《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五九年三月至四月的几篇《党内通信》;
    一九五九年六月的《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
    一九六〇年三月的《坚决制止重刮“共产风”等违法乱纪行为》;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的《彻底纠正“五风”》;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的《永远不许一平二调》;
    一九六〇年十二月的《坚决退赔,刹住“共产风”》;
    一九六一年三月的《反对两个平均主义》;
    一九六一年六月的《总结经验,教育干部》;
    一九六一年九月的《给中央常委的信》,等等……
  
    好了,经过这一番查找,两相对比,究竟是谁在强烈反对大跃进期间某些领导人刮起的“五风”,已经很清楚了。
  
    希望“58.241.188”和“AC2006”等,能把毛泽东同志的这些重要讲话、文章,找来看一看。当然,俺相信,你们是绝对不会去看的!
  
  
    (注:本文参考了杨连旭网友《曝光揭秘“大跃进”档案》的有关内容,谨表感谢!)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十八)
  
  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1]
  
  (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一日)
  
  
  
    中国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工农业水平不高,有许多人是文盲。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组织自己的经济,积极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工作,发展我们的工业,使农业用机器装备起来。现在工作才开始做,仅仅是开始。至于做出成绩来,那需要时间,需要朋友的帮助,不是很短时间内所能做到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现在提出了“多、快、好、省”这个建设经济、文化的口号。可以快一点,但不可能很快,想很快是吹牛皮,你们不会相信,我也不相信。比如走路,总要花些时间。我们已经干了十年了,但是如你们所知道的,我们工业才这么一点,农业还是手工业式的,也许再有十年才会有些进步。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还要对世界做些贡献。和别的国家互相帮助,发展经济关系,尤其是我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互相了解、交流经验,很有必要。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中美、南美有二十个国家,同亚洲的国家例如中国发生经济联系是可能的,文化上的联系也是可能的,互相交换有益的东西。日本是亚洲国家,是我们的邻国,我们同他们打过仗,最近关系也不大好,但是人民间的交往还是有的,现在还有日本民间代表团在中国访问。虽然中国和日本没有外交关系,日本政府对我们不友好,但两国人民还是互相来往,人民间互相来往很自由、很自然。有可能的话,我们还会派代表团去南美洲访问你们国家的。
  
    过去干的一件事叫革命,现在干的叫建设,是新的事,没有经验。怎么搞工业,比如炼铁、炼钢,过去就不大知道。这是科学技术,是向地球开战,当然这只是向地球上的中国部分开战,不会向你们那里开战。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比如水坝,如修得不好,质量不好,就会被水冲垮,将房屋、土地都淹没,这不是处罚吗?
  
    可以告诉你们,我们真正认真搞经济工作,是从去年八月才开始的[2]。我就是一个。去年八月前,主要不是搞建设,而是搞革命。许多同志都是这样,把重点放在革命、社会改革上,而不是放在改造自然界方面。在与自然界作斗争方面,我们的第一个先生是苏联,我们首先要学习苏联,但是美国也是我们的先生。美国炼的钢含硫量是百分之零点零四,我们只有个别地方炼的钢含硫量达到百分之零点零三七,大部分地方炼的钢质量不好。这是新问题,不能调皮,要老老实实学习。如果粗心大意、调皮、充好汉,一定会跌跤子的。革命事业是不容易的,是科学,经济建设也是科学。
  
    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比如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钢、铁等种种东西,缺一样就不能综合平衡。我们有些人办事时总是忘了一两个条件。比如炼铁,没有耐火砖不行,于是他们就把原来做盘子用的陶土拿去搞耐火砖,这样盘子就不够了,因此就要到另外地方去找耐火材料,把原来的陶瓷生产恢复起来。这个事情是很复杂的,每个行业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工业、农业、商业、交通事业都可能碰到。农业也要综合平衡,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个方面。
  
    中国有希望就是了。这还要靠你们帮助,靠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的帮助,最主要的是保持和平环境,这是大家的最大利益。你们要和平,我们也是这样。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谈话记录稿刊印。
  
  
  
  --------------------------------------------------------------------------------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同秘鲁议员团谈话的节录。
    [2]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七日至三十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了一九五九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商业工作等问题。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节选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二十)
  
  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1]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日)
  
   十二、公共食堂。要积极办好。按人定量,分粮到户,自愿参加,节余归己。吃饭基本上要钱。在这几项原则下,把食堂办好,不要一轰而散,都搞垮了,保持百分之二十也好。
  
    办食堂全国有两种办法:一为河南的积极维持,一为湖北的提倡自愿。湖北的基本解散了,有的未散,暂时回去了。湖北拟从少到多,开始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将来达到百分之八十。食堂要小,形式要多种,供给部分要少些,三七开或四六开,可以灵活些。食堂和供给制是两回事。






 节选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二十一)
  
  粮食问题[1]
  
  (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
  
  
  
    此两件[2]印发各同志。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零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斤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食堂吃饭,节余归己,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凡此种种,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 (主要猪吃,部分人吃,例如菜)。(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毛泽东
    七月五日上午六时
  
    根据手稿刊印。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三十二)
  
  坚决制止重刮“共产风”等违法乱纪行为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一级各部委、各党组:
  
    此件[1]请各同志阅读,并请转发到县级党委。山东发现的问题,肯定各省、各市、各自治区都有,不过大同小异而已。问题严重,不处理不行。在一些县、社中,去年三月郑州决议[2]忘记了,去年四月上海会议十八个问题的规定[3]也忘记了,“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又都刮起来了。一些公社工作人员很狂妄,毫无纪律观点,敢于不得上级批准,一平二调[4]。另外还有三风: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又大发作,危害人民。什么叫做价值法则,等价交换,他们全不理会。所有以上这些,都是公社一级干的。范围多大,不很大,也不很小。是否有十分之一的社这样胡闹,要查清楚。中央相信,大多数公社是谨慎、公正、守纪律的,胡闹的只是少数。这个少数公社的所有工作人员,也不都是胡闹的,胡闹的只有其中一部分。对于这些人,应当分别情况,适当处理。教育为主,惩办为辅。对于那些最胡闹的,坚决撤掉,换上新人。平调方面的处理,一定要算账,全部退还,不许不退。对于大贪污犯,一定要法办。一些县委为什么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呢?他们严重地丧失了职守,以后务要注意改正。对于少数县委实在不行的,也要坚决撤掉,换上新人。同志们须知,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出现这些坏事,是必然不可避免的,是旧社会坏习惯的残余,要有长期教育工作,才能克服。因此,年年要整风,一年要开两次六级干部大会。全国形势大好,好人好事肯定占十分之九以上。这些好人好事,应该受到表扬。对于犯错误而不严重、自己又愿意改正的同志,应当采用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照样做工作。我们主张坚决撤掉或法办的,是指那些错误极严重、民愤极大的人们。在工作能力上实在不行、无法继续下去的人们,也必须坚决撤换。
  
    中央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三十四)
  
  彻底纠正“五风”
  
  (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各中央局,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
  
    发去湖北省委王任重同志报告一件,湖北省沔阳县总结一件,湖北省沔阳县通海口公社纠正错误后新情况报告一件,[1]供你们参考。必须在几个月内下决心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而以纠正“共产风”为重点,带动其余四项歪风的纠正。省委自己全面彻底调查一个公社(错误严重的)使自己心中有数的方法是一个好方法。经过试点然后分批推广的方法,也是好方法。省委不明了情况是很危险的。只要情况明了,事情就好办了。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自己起来纠正干部的“五风”不正,反对恩赐观点。下决心的问题,要地、县、社三级下决心(坚强的贯彻到底的决心),首先要省委一级下决心,现在是下决心纠正错误的时候了。只要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根据中央十二条指示[2],让干部真正学懂政策(即十二条),又把政策交给群众,几个月时间就可把局面转过来,湖北的经验就是明证。十二月上旬或中旬,中央将召集你们开会,听取你们的汇报,请你们对自己的工作预作安排。
  
    中央
  
    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现在我来说一点人民公社的问题。我认为人民公社现在有一个矛盾,一个可以说相当严重的矛盾,还没有被许多同志所认识,它的性质还没有被揭露,因而还没有被解决。而这个矛盾我认为必须迅速地加以解决,才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更高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改善我们和基层干部的关系,这主要是县委、公社党委和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矛盾呢?大家看到,目前我们跟农民的关系在一些事情上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张的状态,突出的现象是在一九五八年农业大丰收以后,粮食、棉花、油料等等农产品的收购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任务。再则全国,除少数灾区外,几乎普遍地发生瞒产私分,大闹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其规模之大,较之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那两次粮食风潮都有过之无不及。同志们,请你们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我认为,我们应当透过这种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即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以为主要地应当从我们对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和我们,所采取的政策方面去寻找答案。
  
    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要不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不是公社一成立,马上就有了完全的公社所有制,马上就可以消灭生产队的所有制呢?我这是说的生产队,有些地方是生产大队即管理区,总之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有许多人还不认识公社所有制必须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公社内,由队的小集体所有制到社的大集体所有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几年时间才能完成。他们误认人民公社一成立,各生产队的生产资料、人力、产品,就都可以由公社领导机关直接支配。他们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误认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误认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他们在许多地方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因此,他们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银行方面也把许多农村中的贷款一律收回。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这就是我们目前同农民关系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二
  
    六中全会的决议[1]写明了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但是没有写明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也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缺点。因为那时我们还不认识这个问题。这样,下面的同志也就把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之间的区别模糊了,实际上否认了目前还存在于公社中并且具有极大重要性的生产队(或者生产大队,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的所有制,而这就不可避免要引起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从一九五八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一方面,中央、省、地、县、社五级(如果加上管理区就是六级)党委大批评生产队、生产小队的本位主义,瞒产私分;另一方面,生产队、生产小队却几乎普遍地瞒产私分,甚至深藏密窖,站岗放哨,以保卫他们的产品。我以为,产品本来有余,应该向国家交售而不交售的这种本位主义确实是有的,犯本位主义的党员干部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是有很多情况并不能称之为本位主义。即令本位主义属实,应该加以批评,在实行这种批评之前,我们也必须首先检查和纠正自己的两种倾向,即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所谓平均主义倾向,即是否认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而否认这种差别,就是否认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所谓过分集中倾向,即否认生产队的所有制,否认生产队应有的权利,任意把生产队的财产上调到公社来。同时,许多公社和县从生产队抽取的积累太多,公社的管理费又包括很大的浪费,例如有一些大社竟有成千工作人员不劳而食或半劳而食,甚至还有脱产文工团。上述两种倾向,都包含有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在内,这当然是不对的。凡此一切,都不能不引起各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的不满。
  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现在我来说一点人民公社的问题。我认为人民公社现在有一个矛盾,一个可以说相当严重的矛盾,还没有被许多同志所认识,它的性质还没有被揭露,因而还没有被解决。而这个矛盾我认为必须迅速地加以解决,才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更高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改善我们和基层干部的关系,这主要是县委、公社党委和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矛盾呢?大家看到,目前我们跟农民的关系在一些事情上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张的状态,突出的现象是在一九五八年农业大丰收以后,粮食、棉花、油料等等农产品的收购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任务。再则全国,除少数灾区外,几乎普遍地发生瞒产私分,大闹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其规模之大,较之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那两次粮食风潮都有过之无不及。同志们,请你们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我认为,我们应当透过这种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即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以为主要地应当从我们对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和我们,所采取的政策方面去寻找答案。
  
    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要不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不是公社一成立,马上就有了完全的公社所有制,马上就可以消灭生产队的所有制呢?我这是说的生产队,有些地方是生产大队即管理区,总之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有许多人还不认识公社所有制必须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公社内,由队的小集体所有制到社的大集体所有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几年时间才能完成。他们误认人民公社一成立,各生产队的生产资料、人力、产品,就都可以由公社领导机关直接支配。他们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误认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误认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他们在许多地方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因此,他们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银行方面也把许多农村中的贷款一律收回。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这就是我们目前同农民关系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二
  
    六中全会的决议[1]写明了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但是没有写明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也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缺点。因为那时我们还不认识这个问题。这样,下面的同志也就把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之间的区别模糊了,实际上否认了目前还存在于公社中并且具有极大重要性的生产队(或者生产大队,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的所有制,而这就不可避免要引起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从一九五八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一方面,中央、省、地、县、社五级(如果加上管理区就是六级)党委大批评生产队、生产小队的本位主义,瞒产私分;另一方面,生产队、生产小队却几乎普遍地瞒产私分,甚至深藏密窖,站岗放哨,以保卫他们的产品。我以为,产品本来有余,应该向国家交售而不交售的这种本位主义确实是有的,犯本位主义的党员干部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是有很多情况并不能称之为本位主义。即令本位主义属实,应该加以批评,在实行这种批评之前,我们也必须首先检查和纠正自己的两种倾向,即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所谓平均主义倾向,即是否认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而否认这种差别,就是否认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所谓过分集中倾向,即否认生产队的所有制,否认生产队应有的权利,任意把生产队的财产上调到公社来。同时,许多公社和县从生产队抽取的积累太多,公社的管理费又包括很大的浪费,例如有一些大社竟有成千工作人员不劳而食或半劳而食,甚至还有脱产文工团。上述两种倾向,都包含有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在内,这当然是不对的。凡此一切,都不能不引起各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的不满。
  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现在我来说一点人民公社的问题。我认为人民公社现在有一个矛盾,一个可以说相当严重的矛盾,还没有被许多同志所认识,它的性质还没有被揭露,因而还没有被解决。而这个矛盾我认为必须迅速地加以解决,才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更高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改善我们和基层干部的关系,这主要是县委、公社党委和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矛盾呢?大家看到,目前我们跟农民的关系在一些事情上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张的状态,突出的现象是在一九五八年农业大丰收以后,粮食、棉花、油料等等农产品的收购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任务。再则全国,除少数灾区外,几乎普遍地发生瞒产私分,大闹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其规模之大,较之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那两次粮食风潮都有过之无不及。同志们,请你们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我认为,我们应当透过这种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即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以为主要地应当从我们对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和我们,所采取的政策方面去寻找答案。
  
    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要不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不是公社一成立,马上就有了完全的公社所有制,马上就可以消灭生产队的所有制呢?我这是说的生产队,有些地方是生产大队即管理区,总之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有许多人还不认识公社所有制必须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公社内,由队的小集体所有制到社的大集体所有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几年时间才能完成。他们误认人民公社一成立,各生产队的生产资料、人力、产品,就都可以由公社领导机关直接支配。他们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误认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误认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他们在许多地方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因此,他们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银行方面也把许多农村中的贷款一律收回。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这就是我们目前同农民关系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二
  
    六中全会的决议[1]写明了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但是没有写明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也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缺点。因为那时我们还不认识这个问题。这样,下面的同志也就把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之间的区别模糊了,实际上否认了目前还存在于公社中并且具有极大重要性的生产队(或者生产大队,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的所有制,而这就不可避免要引起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从一九五八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一方面,中央、省、地、县、社五级(如果加上管理区就是六级)党委大批评生产队、生产小队的本位主义,瞒产私分;另一方面,生产队、生产小队却几乎普遍地瞒产私分,甚至深藏密窖,站岗放哨,以保卫他们的产品。我以为,产品本来有余,应该向国家交售而不交售的这种本位主义确实是有的,犯本位主义的党员干部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是有很多情况并不能称之为本位主义。即令本位主义属实,应该加以批评,在实行这种批评之前,我们也必须首先检查和纠正自己的两种倾向,即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所谓平均主义倾向,即是否认各个生产队和各个个人的收入应当有所差别。而否认这种差别,就是否认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所谓过分集中倾向,即否认生产队的所有制,否认生产队应有的权利,任意把生产队的财产上调到公社来。同时,许多公社和县从生产队抽取的积累太多,公社的管理费又包括很大的浪费,例如有一些大社竟有成千工作人员不劳而食或半劳而食,甚至还有脱产文工团。上述两种倾向,都包含有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的思想在内,这当然是不对的。凡此一切,都不能不引起各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的不满。
  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向广大干部讲清道理,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使他们得到真正的了解,然后我们和他们一起,共同妥善地坚决地纠正这些倾向,克服平均主义,改变权力、财力、人力过分集中于公社一级的状态。公社在统一决定分配的时候,要承认队和队、社员和社员的收入有合理的差别,穷队和富队的伙食和工资应当有所不同。工资应当实行死级活评。公社应当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并且以队的核算为基础。在社与队、队与队之间要实行等价交换。公社的积累应当适合情况,不要太高。必须坚决克服公社管理中的浪费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去克服那种确实存在于一部分人中的本位主义,巩固公社制度。这样做了以后,公社一级的权力并不是很小,仍然是相当大的;公社一级领导机关并不是没有事做,仍然有很多事做,并且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公社在一九五八年秋季成立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所谓“共”各种“产”,其中有各种不同情况。有些是应当归社的,如大部分自留地。有些是不得不借用的,如公社公共事业所需要的部分房屋、桌椅板凳和食堂所需要的刀锅碗筷等。有些是不应当归社而归了社的,如鸡鸭和部分的猪归社而未作价。这样一来,“共产风”就刮起来了。即是说,在某种范围内,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当然,这里面不包括公共积累、集体福利、经全体社员同意和上级党组织批准的某些统一分配办法,如粮食供给制等,这些都不属于无偿占有性质。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情况,是我们所不许可的。看看我们的历史吧。我们只是无偿剥夺了日德意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和地主的一部分房屋、粮食等生活资料。所有这些都不是侵占别人劳动成果,因为这些被剥夺的人都是不劳而获的。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我们没有采取无偿剥夺的办法,而是实行赎买政策。因为他们虽然是剥削者,但是他们曾经是民主革命的同盟者,现在又不反对社会主义改造。我们采取赎买政策,就使我们在政治上获得主动,经济上也有利。同志们,我们对于剥削阶级的政策尚且是如此,那末,我们对于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又怎么可以无偿占有呢?





 党内通信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农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那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以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大后年这四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全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试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然后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以讲不合实际情况的假话。对各项增产措施,对实行八字宪法[1],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必然的认识。
   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意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刊印。
  
  
   注释
   [1]八字宪法,指毛泽东一九五八年提出的农作物增产的八项措施,即土、肥、水、种(推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田间管理)、工(工具改革)。








181677-1306642932-0.jpg (78.52 KB, 下载次数: 106)

181677-1306642932-0.jpg

作者: 深蓝    时间: 2013-10-29 18:53
走资派把自己的罪恶推给别人是有历史传统的,他们是万分恶毒的!许多人,包括我父辈这些5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也是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刮五风是刘邓的罪恶的,并造成了饿死人的严重后果,更不用说邓贼复辟后出生的人了!因为走资派把这个说成是毛主席独裁造成的,而且造成了饿死人的事,所以现在都有非常大数量的人以为这是毛主席造成的,给伟人身上泼污水,将人民的恩人大救星当成了仇人谩骂侮辱,这是非常可悲的,所以把这个澄清是万分必要的!!!
作者: 旗正飘飘    时间: 2013-11-3 13:05
顶起来
作者: 旗正飘飘    时间: 2013-11-3 13:08
妈拉个巴子的。




欢迎光临 中革中央 (http://www.zgzy040.eu.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