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炼铁用的铁矿石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周围自然界物体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这样就使劳动对象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了。
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马克思把它叫做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其次是当做劳动对象容器的物件,如导管、桶、瓶等,马克斯称它们为生产的血管系统。此外,从广义上说,劳动资料还包括除劳动对象以外的再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一切物质条件,这些东西虽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但如果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进行,如土地、生产建筑物、道路、河流等,就属于这一类。
有些东西,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有时作为劳动资料,有时又作为劳动对象。例如,牛被放牧时是劳动对象,被用来耕地是则是劳动资料,而被宰杀时是劳动对象。有的东西,还可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同时作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例如,在家畜饲养业上,家畜既是饲养者的劳动对象,又是制造肥料的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它即包括劳动资料,也包括劳动对象;而劳动资料则仅包括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件和物质条件,并不包括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也叫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通常是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着把劳动者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作用。例如,木匠锯木材,农民收割庄稼,他们的活劳动就是通过锯子、镰刀而传导到木材和农作物上去的。某些较复杂的生产工具,如机器、自动化设备等,在形式虽然不是放在生产工具,如机器、自动化设备等,在形式上虽然不是放在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但它们同样是起着传导劳动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教导我们,社会生产力乃是整个社会生产(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有什么样的生产力迟早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一定的类型标志着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指出:“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物种的身体组织,研究遗骨的构造是重要的;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经济社会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划分经济时期的事情,不是生产了什么,而是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手段生产。劳动手段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分度尺,并且也是劳动所在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①
当然,在构成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中,劳动者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不论什么样的生产工具,都得由劳动人民制造和使用。没有人的使用,即便是再好的机器,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而且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还会腐蚀、损坏。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他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具体说就是土地、森林、水流、矿藏、原材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以及交通联络工具、通信联络工具等等。在生产资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马克思把它叫做“机械化的劳动手段·····它们的综合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并指出它为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提示了更有决定性得多的各种特征。”②
不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生产资料都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们的生产活动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时才能够进行。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会有什么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劳动者由于被掠夺和霸占了生产资料,因而便丧失了独立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条件,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给生产资料的垄断者(奴隶主、封建地主、资本家、官僚买办资本家)进行劳动,并遭受后者的残酷剥削。
国际工人运动中的老机会主义者拉萨尔曾经鼓吹“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错误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似乎可以不要生产资料,单纯依靠劳动就可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指出,拉萨尔的这种观点掩盖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经济原因,因而是一种地道的“资产阶级的说法”③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4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4页。
③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5页。
页:
[1]